最近,人文与艺术分院的许明老师刚从西安回来。此次行程他受邀前往陕西科技大学,被授予客座教授的称号。但是他对于被授予这个称号似乎并没有人们预想中那么欣喜,比起荣誉,他更乐于分享自己这些年来的人生领悟,分享执教的快乐。
这位54岁的男人当过教师,下海经商做过董事长,同时还是一位颇有名气的画家、收藏家。主持设计的工程获得过国家级大奖。他的人生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但并未因这些成就而自我膨胀和迷失,言语间不时透露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经商挣钱不是我想做的,我骨子里还是想做一名老师”
图 1 许明老师
1983年开始教授美术,1989年之后下海经商,辗转于上海、深圳、厦门等地,在商场留下了他打拼的身影。弃教从商到弃商从教,是对许明老师职业生涯的概括。
在商场打拼多年后,许明老师在1995年受聘于泛华工程有限公司,任副总。先后主持厦门会展中心、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设计装饰工程等项目,荣获国家级装饰工程大奖。2000年的时候,他还在上海创立了公司,可以说,在商场过得“精彩纷呈”。
但下海经商打拼的这几年,面对渐渐积攒的荣誉和财富,许明老师开始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所在。心底里对于艺术的热爱,还有回报社会的热忱,使得他对自己的人生做出新的选择。最终他选择了回到学校教授美术。这个举动当时被别人所不解甚至误解。“这个也是正常的,因为那时的工资2000元,还供不起车子的汽油费,更不用说养家糊口了。回到学校教书九年来,倒是开坏一辆汽车,‘倒贴’几十万。”许明老师笑着半打趣道。
说到再次执教,许明老师显得很平静。他觉得回来教书就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所想教授给学生们,同时他也有了时间和空间来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这次被聘为陕西科技大学的客座教授,被许明老师谦称为“只是欠了几场讲座”。随着年岁的增长,人生阅历的丰富,许明觉得真正能让自己欣喜的并不是物质金钱,而是一种对于社会做出贡献的责任感和成就感。如果说经商前执教生涯是一种工作,那么经商后的执教生涯是对社会的回馈,也是自己人生价值的真正体现。
回想多年的教学经历,许明老师言语诚恳地说:“我对得起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多的将自己所有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帮助同学去寻找真正适合的道路,是他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
图 2 许明老师朋友圈
14服装班的章同学说:“许明老师的新潮和开放深受同学们喜欢。但最受同学爱戴的,是他就像一座灯塔,指引着同学。他上课方式自由,让我们跟着想法走,倡导释放我们的天性。不仅如此,他还会在朋友圈中放同学的优秀作品,真的很鼓励人。”
“这种根植在骨子里的热爱是无法消弭的”
图 3 许明老师藏品
许明老师从没忘记自己的根本。这位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西安人,一直行走在追求艺术的道路上。
“这种热爱我也说不清,可能确实就是根植在西安人骨子里的,不可能轻易抹除。”许明老师说起自己是西安人时,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饱经历史风雨洗刷的西安城,给了这个西安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无法割舍的情结。除了教授,他另一个身份是著名的中国古代首饰收藏家,办过多次展览。“我希望人们真的是抱着欣赏、了解、学习的心态来看展品。而不会觉得办展是一种资本的炫耀,或者只着眼于藏品值多少人民币。”他想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品,本身具有的深厚文化意蕴。从18岁开始着眼于古代艺术品的收藏,三十年里他拥有了近3000件藏品。
今年八月许明老师与友人同游欧洲,面对保存完好的西方历史文化建筑,他在后来的随笔感悟中写道:“几百年来法兰西不断用灵魂涂鸦的痕迹充斥着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仿佛整个城都浸泡在一杯浓烈的红酒之中,被染的五光十色,散发着诱人的古典和现代气质。”如果说巴黎的建筑是它历史的美丽佐证,那么许明老师收藏的中国古代首饰,便是中国历史的纤纤缩影。
人们可以通过藏品回顾历史,而这些藏品本身,用许明老师的原话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证据”。说到收藏,他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言语间也多了几分激动。从最初出于纯粹的喜爱而收藏,到现在他多了一份责任感。随着收藏的深入,他发现了这些藏品本身具有的历史价值以及现实意义。无论是一双虎头鞋,还是一把长命锁,它们都是中国文化的实体演变,他希望人们从一件件藏品中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那种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驱使他将这个作为事业来做。
许明老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溢于言表。从他的收藏品到绘画内容,从他的生活习惯到举止言谈,我们都可以看到传统文化已经深深的影响到他的方方面面。
许多成功男士会选择在手腕佩戴一款腕表来彰示身份,而许明老师却独具匠心的选择了一串表示“齐家文化”的手链作为饰品。他还曾花了6年的时间跑遍了江南,用钢笔画了100多座的古村落和古民居,还因此登上过浙江日报的版面。《最忆江南:江南民居钢笔画作品集》是许明老师的钢笔画集,通过这本画集,许明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江南民居建筑艺术之美、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之美。
图 4 许明老师作品
“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正确认知的缺失,值得人们反思”
“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足够让我们演化成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和人群……但那种文革遗留给我们的对文化的漠视习性,或多或少还残存在我们的身体内。更可怕的是,这种习性早已内化成一种习惯。”这是摘自许明老师游欧洲的感悟随笔中的一段话。漫步于异国他乡,想起人们对于文化的态度,他思考与反思的意愿更加强烈。
作为一名老师,看到现在的年轻人甚至自己的学生们对于外来文化潮流的盲目追捧,他的言语间充满了无奈与忧虑。许明老师认为,这个现象归根结底还是教育和社会的反复影响造成的,学生们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浮躁是多数现代人的心灵写照,而盲从则成了人们应对问题的首个解决措施。
对于当今文化侵袭的情况,许明老师以韩流为例,指出人们喜爱的韩服韩食都是从古中国的文化演变过来的,只是他们国家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从而发展成了现在的韩流文化。为何我们无法发现自己的文化价值?这个问题值得人们反思。
许明老师认为,当人们开始重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这个民族才会更有凝聚力,更有发展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是很典致的,只是现在的人们难以静下心来,主动去关注、了解、反思我们的文化,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人们的视线重新聚焦到那里去。”许明老师把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视为自己的责任,将这个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们重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