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院人文与艺术分院大厅有一场别开生面展览,展会上不仅有制作精良的宣传册、明信片、徽章、书签、宣传片,还有各种皮革工艺、精品样板房设计等,而将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联系在一起则是大学的一场人文与艺术分院的跨专业实训成果展。
这场历时两个月,由各专业导师和学生组队共同完成的跨专业实训是校内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一场“真打实战”,也被学生们称为大学临毕业前最有意思的“一堂课”。此次实训课计入该校学生的必修课1个学分,成果展当天也是导师给学生团队作品评定给分的日子,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而除了人文与艺术分院,今年我院的跨专业实训已经面向全校各专业近2300余名大四学生全面铺开。
“在学生真正步入社会工作之前,我们安排了这样的实训,让学生既回顾了大学四年的专业知识,又加强了沟通、合作和组织管理能力。”该校人文与艺术分院副院长陈明亮说。“实践过程我们尽可能地模拟真实场景中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也很好地衔接了校内的教学与职场生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校为了实现校内教学与职场生活的有效衔接。而学生则觉得实训让她们更真实地接触到了大学四年所学的专业。广告专业学生范琼是此次实训小组一团队的负责人,她说:“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知识,以前在课堂上大多数是老师教,我们学,而这次我们负责创意实施,在过程中遇到问题向老师求助,老师给予我们指导意见。这些天我们三个专业的同学在一个小组一起完成一个任务,除了专业知识上的增长,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团队协作能力的重要性。”
展出的成果还被抢购
由于人文与艺术分院专业的特点,在实训会展出现场,除了成果展,还变成了一场销售会。学院的师生们,看到学生设计的小物件都爱不释手,纷纷表示想买下来据为己有。
如果把这次成果展比作一场“商战”的话,黄锦远团队的“微工坊”团队可算是“旗开得胜”了,“摊位”上摆放着一件件学生亲手完成的小玩意儿:皮革拖鞋、皮革钱包、皮革钥匙扣、皮革小挂件……精雕细琢的皮革小产品获得评分老师以及学生的现场预定,甚至价格也在“顾客”的建议下提高了14%。“我们同学现在都叫我‘金牌设计’了,我们这次皮革设计的很多产品都深受大家的喜欢,订单供不应求。”平面1班毕业生黄锦远打趣地说。
“我们组的成员分布是2个广告,1个平面设计以及3个文学,合适的专业组合可以使我们各自所学得到更好的发挥,互相之间取长补短共同协作完成本次项目。”黄锦远向记者透露,设计专业的学生负责设计产品,广告专业去调研需求提出改进意见,文学专业学生撰写了品牌故事,而所有的产品设计完后,我们还找到了海宁的一家皮革作坊自己去动手制作。”
“实训中有时候会很累,项目进度跟不上时我们要通宵达旦。画草图、设计平面方案、设计品牌小故事、做宣传册。面对堆积如山的工作任务,我真正地感受到了工作的压力和困难。”黄锦远说,“也是这次机会,我把自己当成一个项目的组长、真正的项目领导者,去配合其他成员。”
“这里的感动和快乐常有常新。”黄锦远说,“实训需要互相合作与帮助。在专业的路上,我一定会带着在这里积累经验,坚定地走下去。”
跨界融合与社会接轨
一个团队里面保证有各个专业的老师和同学,各个专业的教师融入,学生是跨界合作,而老师也来自不同的专业领域。在实训过程中,来自汉语言文学专业、广告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和老师将各自的专业知识都运用到实践中。
“对学生而言,可以学到平时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对于教师而言,这样的实训也可以让他们改进以后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人文与艺术分院院长陆芸说,“在实训过程中,多个不同专业合作跨度比较大,但经过一定的磨合期,最后展现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通过这样的实训,让每个人动起来,避免吃大锅饭。不管哪个专业的学生都做到尽其用,司其职。”